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英語) 简体中文 (簡體中文)

香港經濟-概覽

香港經濟截至2019年,香港經濟繼續保持“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地位

在亞太地區所有 43 個國家中,香港的經濟作為“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繼續佔據主導地位。

 

香港經濟背景

1997年,香港經濟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香港一直依賴金融和國際貿易。自1983 年以來,香港的貨幣與美元有著密切的聯繫。

香港是以服務為導向的經濟體。為鼓勵經濟成長,香港不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以此吸引外國投資,但是僅對四種商品徵收消費稅,即煙草、甲醇、硬醇和烴油,無論是本地生產還是進口。此外,香港沒有實施配額制度或傾銷法律。

然而,當2008 年全球經濟放緩時,這種開放經濟理念讓香港暴露無遺。儘管試圖通過加強與中國的融合來幫助復甦,但香港的經濟仍然脆弱。這主要歸因於其對投資和對外貿易的依賴。

到20 世紀末,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七大港口,僅次於鹿特丹和紐約。其葵涌貨櫃廠成為亞洲最大的貨櫃廠。

 

與中國的悠久關係

中國大陸一直是香港歷史的一部分,包括經濟。中國是其最大的貿易夥伴,約佔貿易總額的一半。香港經濟因資源有限而受阻,原材料和食品需要進口。隨著中國放寬旅行限制,大陸游客到香港的人數開始飆升。

在過去十年中,香港的製造業就轉移到了大陸,服務業開始迅速增長。 2014年,香港與中國簽署了《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通過這項新協議,廣東省實現了貿易服務基本自由化。 2015 年,中國大陸公司約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約51%。

 

今日的香港經濟

香港經濟在經濟自由度指數中一直保持高分,最新數據是2019 年的90.2 分。因此,許多投資者將香港視為有利的經營場所。其經濟實力包括:

  • 極其健全的銀行系統
  • 沒有公共債務
  • 強大的法律體系
  • 豐富的外匯儲備
  • 嚴厲的反腐措施
  • 是世界第六大證券交易所
  • 靠近與中國大陸使香港成為進入中國市場的理想立足點
  • 現代金融業

2017年,香港經濟通過“一國兩制”協議。這樣做,除了在外交和國防政策領域外,它賦予了香港經濟高度自治權。近年來,由於中國的干預,該政策受到了一些壓力,但這並沒有阻礙其發展。經濟繼續蓬勃,通過旅遊、貿易和金融聯繫加強與內地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