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英語)
简体中文 (簡體中文)
港幣——同樣的紙幣,不同銀行發行——了解背後的獨特故事
在香港,有別於一般上由中央銀行控制及發行法定紙幣,目前有四家不同的銀行發行港元。港元(HKD)是香港的法定貨幣,由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管理,它也是香港的中央銀行,為香港發行紙幣。
不只是中央銀行
然而,在香港,其他銀行也獲准發行在境內流通的紙幣。由香港金管局授權,三家商業銀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HSBC)、中國銀行和渣打銀行獲准發行20港元、50港元、100港元、500港元和1000港元的紙幣。同一面值的紙幣,所有設計都相似。至於10港元紙幣及所有硬幣則由香港金管局發行。
這樣的安排並非絕無僅有,英國的紙幣也是由多家銀行負責發行。
歷史上的港幣
首批港幣在1860年正式發行,由東藩匯理銀行、印度新金山中國渣打銀行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HSBC)負責發行1、5、10、25、50、100和500面值的港元。 1935年,香港政府接管1港元紙幣的發行,同時授權本地銀行發行5港元及以上的紙幣。曾有一段時期,因運載1分硬幣的船在二戰時期沉沒,香港政府除了發行港幣1元和5元的紙幣,也發行一毫(10 分)紙幣。接著1975年,5港元被硬幣取代,並推出1000港元的紙鈔。 1993年,10港元硬幣面世,後徇眾要求,香港金管局重新發行10港元的紙幣,這也是金管局如今唯一發行的紙幣面值。
港幣的流通
在香港交易,皆使用港幣。臨近的澳門和中國也接受港幣,儘管貨幣流通量並無記錄。
美元作為後盾
只有持等值美元存款的銀行能發行港幣。這是因為香港採取聯繫匯率制度,港元以7.80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與美元掛鉤。在這種制度下,若港元的市場匯率貶值,低於7.80港元,銀行能夠將美元兌換成港元,讓它回升至固定匯率。同樣地,若市場匯率超過7.80港元,港元會被兌換成美元,以穩定市場。
總結
港幣有許多獨特之處,從發行到歷史,再到聯繫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