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英語)
简体中文 (簡體中文)
歡迎閱讀香港 2021-22 年度財政預算案摘要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於 2021 年 2 月 24 日星期三公佈了 2021-22 年度財政預算案。
該年冠病疫情持續,經濟尚未走出衰退。 儘管如此,財政司司長對未來幾年的經濟前景表示樂觀,他表示最緊迫的任務是控制疫情並推動疫苗接種計畫以促進復甦。
財政預算案的重點是穩健、紓困,透過超過1,200億港元的逆週期措施來緩解困難和疫情。 財政司長表示,政府將掌握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和新趨勢,策略性地在關鍵環節加強政策引導、措施配合及資源投放,讓香港的產業發展更豐富、多元和互動。
財政司司長亦有信心,中期內香港將繼續受惠於內地持續發展及全球經濟重心由西向東轉移。 香港可以發揮「一國兩制」優勢,發揮獨特門戶和中介作用,融入國家新發展大局,開啟更大發展空間。 香港也可以積極參與國家雙循環發展策略,掌握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機會。
考慮到上述因素,並考慮今年經濟初步復甦後的追趕式成長,財政司長預測2022年至2025年香港經濟平均每年實質成長3.3%。
預算措施概述如下:
支持企業
- 延長百分百擔保企業低利貸款申請期間至今年底,提高貸款額上限至600萬元,延長還款期及”還息不還本”安排
- 寬減2020/21課稅年度100%利得稅,上限10,000元
- 寬減2021/22年度非住宅物業差餉,前兩季每季上限5,000元,後兩季每季上限2,000元
- 寬免2021/22年度商業登記費
- 繼續寬減非住宅用戶75%水費/排污費8個月,每戶每月上限20,000元/12,500元
- 繼續寬減資格政府物業/短期租約及豁免書75%租金及費用6個月(如應政府要求而關閉可獲100%寬免)
- 汝提供75%租金/費用優惠,並豁免6個月(應政府要求關閉的,可享100%折扣)
支援就業
- 推出第四期「特別愛增值」計劃,擴大課程選擇,增加線上課程
- 計畫擴大」持續進修基金」範疇,納入線上課程
- 撥款66億元,創造約30 000個有時限職位
撥款66億元,創造約30 000個有時限職位
- 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
- 為失業人士提供多個財政選項
- 貸款額上限80,000元,申請期間6個月
- 年利率固定1%,最長分5年攤還
- 首12個月只需還息,如期全額還款後可獲退還已繳利息
- 寬減2020/21課稅年度100%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上限10,000元
- 寬減2021/22年度住宅物業差餉,前兩季每季上限1,500元,後兩季每季上限1,000元
- 補貼每個電力住宅用戶戶口1,000元
- 發放額外半個月的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在職家庭津貼及個人交津亦作相若安排
- 為參加2022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
- 預留10億元,補助超過3 000幢老舊樓宇維修渠管
經濟恢復
- 電子消費券
- 向「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注資15億元,提高企業資助上限至600萬元,分階段擴大資助地域範圍。
- 向“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注资15亿元,提高企业资助上限至600万元,分阶段扩大资助地域范围。
- 向香港貿易發展局撥款3億7,500萬元,增強舉辦線上活動的能力及進行數位化。
- 研究利用香港貿易發展局的平台,協助青年創業人士推廣原創產品
- 研發企業版的「智方便」數位身分認證平台。
支援旅遊業
- 預留1億6,900萬元繼續進行本地文化、古蹟及創意旅遊項目。
- 預留7億6,500萬元,支持香港旅遊發展局重振旅遊業。
- 香港旅遊發展局全面檢視疫後香港旅遊的長遠定位,訂訂策略帶動旅遊業復甦。
- 在保障公共衛生的大前提下,考慮恢復本地遊旅行團,爭取旅遊業營運空間。
- 與適當地區就「航空旅遊氣泡」進行討論與安排。
提振經濟-金融服務
- 本年度繼續發行不少於240億元的銀色債券及不少於150億元的通膨掛鉤債券,銀色債券認購年齡由65歲降至60歲
- 於未來五年發行合約約1,755億元的綠色債券,並計畫發行綠色零售債券
- 推出「綠色與永續金融資助計畫」, 資助 發債支出及外部評審服務
- 爭取在年內開通「債券通」南向交易,提升本地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
- 資助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在香港上市
- 推出“保險相連證券資助先導計畫”,資助發行開支
- 資助開放式基金型公司在港設立或遷冊來港
- 檢視適用於家族辦公室業務的稅務安排
提振經濟-創新科技
- 預留2億多元,推動”奇趣IT識多啲”計劃,資助小學透過課外活動加強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認識及應用
- 將資助本地大學理工科學生參與創科產業短期實習的先導計畫恆常化
- 分兩年向”創新科技基金”注資共95億元
- 金融管理局研究提升監理沙盒,縮短創新金融產品推出市場的時間
- 全力推動位處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區的發展
- 繼續推動科學園區擴建及興建數位港第五期
- 繼續支援5G網路和應用服務的推廣
- 今年首季陸續啟動「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首批約20間研發實驗室
提振經濟-空運業
- 隨著速遞貨運站擴建、新的高端物流中心及機場三跑道系統先後啟用,香港國際機場每年的貨運處理能力預計將在2024年增加到約900萬公噸
- 積極研究便利香港轉運的措施,維持香港作為國際航空貨運樞紐的競爭力
- 重建位於香港國際機場的空郵中心,最快可於2027年底前啟用
提振經濟 – 文化創意產業
- 向”創意智優計畫”再注資10億港元
提振經濟 – 建造業
- 提升政府中階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與專案推展能力
- 向業界推廣成本管理文化
- 繼續積極推動「組裝合成」建築法和工務工程數位化
綠色城市
- 即將發表香港首份電動車普及路線圖,措施包括在2035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
- 今年中完成更新《香港清新空氣藍圖》
- 預留10億元在政府建築物及基礎建設施加添小型再生能源裝置
- 預留1億5,000萬元,免費為非政府社福機構進行能源審核並安裝節能裝置
- 向”回收基金”增撥10億元,延長申請期至2027年
紓緩交通擠塞
- 將私家車(含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各稅階的稅率提高15%,牌照費增加30%
- 運輸署繼續進行「擠塞徵費」及中環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畫研究
優質生活
- 預留5億元優化郊野公園設施
- 預留5,500萬元改善郊野公園行山徑
- 預留約3億元推行“提升足球場設施五年計畫”
- 繼續推廣優化海濱的工作
強化醫療系統
- 增拨1亿4,700万元加强精神健康服务
- 继续与大学合作提升和增加医疗教学设施
- 于未来两年启用2间地区康健中心,另有11区的“地区康健站”可于年内相继开展服务
- 继续全力推进第一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并积极筹备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
關懷共融
- 安老服務:未來數年新增約8 800個安老宿位及約2 800個資助長者日間護理服務名額
- 復健服務:到校學前復健服務的名額預計在2022/23學年加至共10 000個
- 向獎券基金注資11億元,確保急需的社福服務發展計畫可如期推廣可行性研究
土地房屋
- 2021/22年度賣地計畫、鐵路物業發展、私人發展和重建項目的潛在住宅用地可提供約16 500個單位。 另3幅商業用地預計可提供約48萬平方公尺商業樓面面積
- 新發展區及正規劃的發展項目內,估計共有超過860公頃新界棕地可發展作房屋或其他土地用途
- 研究把東九龍區5個商業用地改劃作住宅用途,預計共提供約5 800個私人房屋單位
- 檢視約40幅有聯用潛力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今年內提出具體發展建議
- 在本季推出以「標準金額」徵收補地價的先導計劃,鼓勵工廈重建
房屋供應
- 公營房屋:預計在2020/21年度起計的5年內,建屋量約為101 400個單位,包括超過70 000個公屋/綠置居單位,及超過30 000個資助出售單位
- 私人住宅:預計2021年起計的5年內,每年平均落成量超過18 000個單位